肺癌醫(yī)案2例
來源:濟寧市第一人民醫(yī)院發(fā)布時間:2021-09-28瀏覽:
(一)醫(yī)案一
初診:張某某,男,69歲。2021年5月21日就診。
主訴:咳嗽、乏力、納差5個月余。
現(xiàn)病史:患者5個月余前出現(xiàn)干咳,伴乏力、納差,服用一般治療咳嗽的中西藥均無效,遂至醫(yī)院住院診查,診斷為肺癌(鱗癌),后行手術、放化療治療。目前患者乏力、納差明顯,不欲飲食,時有咳嗽,咳吐少量白黏痰或黃白相兼痰,活動后輕微憋喘。舌紅苔薄黃,脈細。
輔助檢查:肺部病理:肺鱗癌。
西醫(yī)診斷:肺癌。
中醫(yī)診斷:肺巖(脾胃虛弱,氣血耗傷)。
治法:健脾和胃,補益氣血,軟堅散結。
方藥:六君子湯加減。
黨參30克,茯苓30克,甘草10克,陳皮15克,白術30克,浙貝母15克,杏仁10克,桑白皮15克,葶藶子20克,薏苡仁30克,地龍15克,全蝎9克,靈芝15克,貓抓草30克,半枝蓮20克,砂仁6克,生麥芽30克,谷芽30克,白扁豆30克,山藥30克。5劑,每日一劑,水煎兩次,早晚分服。
二診(2021年5月26日)服上藥后,仍感食欲差,不欲飲食,神疲乏力,咳嗽,痰少質黏難咳,憋喘,活動后加重,可以平臥,口渴。舌脈同前。改予六君子湯合麻杏石甘湯合生脈散加減治療。處方如下:黃芪30克,茯苓30克,甘草10克,陳皮15克,白術30克,浙貝母15克,杏仁10克,薏苡仁30克,地龍15克,麻黃9克,石膏30克,附子10克,細辛3克,太子參15克,麥冬10克,五味子10克,靈芝15克,砂仁6克,生麥芽30克,谷芽30克,白扁豆30克,山藥30克,山楂10克。5劑,每日一劑,水煎兩次,早晚分服。
三診(2021年6月2日):服上藥后,納增,乏力減輕,咳嗽稍減,仍有咳痰不利,痰少而黏,憋喘明顯,舌紅苔黃,脈滑。二診方去細辛、白扁豆、山藥,加炒紫蘇子15克,炒白芥子15克,炒萊菔子15克,白果仁10克。5劑,每日一劑,水煎兩次,早晚分服。
四診(2021年6月7日):服上藥后,患者咳喘較前明顯減輕,飲食增加,乏力減輕。按上方繼續(xù)口服中藥7劑,以鞏固療效。電話隨訪,患者咳喘緩解,飲食可,偶有乏力。
按語:結合患者病史、癥狀及舌脈,患者肺癌放化療后,出現(xiàn)消化障礙、機體衰弱的副反應,表現(xiàn)為乏力、納差,中醫(yī)診斷為肺巖,初步辨證為脾胃虛弱、氣血耗傷,治療當健脾和胃、補益氣血、軟堅散結,方選六君子湯加減;同時患者時有咳嗽,輕微憋喘,又加清肺化痰平喘藥物。方中黨參性味甘平,善于補脾養(yǎng)胃,白術健脾燥濕、陳皮理氣健脾燥濕,二藥可加強黨參益氣健脾之功,茯苓、薏苡仁健脾滲濕,砂仁、白扁豆化濕健脾開胃,麥芽、谷芽消食、健脾開胃,山藥補脾養(yǎng)胃,諸藥合用,以助脾胃恢復運化之功,脾胃運化功能正常,氣血生化充足,則乏力改善、飲食增加;患肺部腫瘤患者,咳嗽,痰少質黏,輕微憋喘,靈芝補氣養(yǎng)血、止咳平喘,貓抓草、半枝蓮消腫散結,浙貝母、杏仁利肺化痰,桑白皮、葶藶子瀉肺平喘、地龍、全蝎既可鎮(zhèn)咳,又可散結、抗腫瘤,諸藥合用,共奏軟堅散結、化痰平喘之功,以消腫瘤,同時治療患者咳喘;整方雖有微效但患者自覺效果不明顯。二診患者仍有乏力、納差,咳喘明顯,痰少質黏,口渴,辨證為脾胃氣虛、肺熱壅盛、氣陰兩虛,治療當補氣健脾、清肺化痰、益氣斂陰,方選六君子湯合麻杏石甘湯合生脈散加減,此法有效,患者飲食增加、乏力減輕,咳嗽稍減。三診考慮患者咳痰不利,痰少而黏,憋喘明顯,為熱邪傷肺、氣陰兩虛證,故當清熱化痰,益氣生津,降氣平喘,在二診方劑基礎上加用三子養(yǎng)親湯中炒紫蘇子、炒白芥子、炒萊菔子、白果仁以降氣化痰平喘,憋喘癥狀減輕,效果顯著。
(二)醫(yī)案二
初診:林某某,男,71歲。2020年11月11日就診。
主訴:咳嗽、憋喘1個月余。
現(xiàn)病史:患者1個月余前開始出現(xiàn)干咳,活動后憋喘,至醫(yī)院詳細診療后,診斷為肺癌,后行手術治療,病理示:腺癌。現(xiàn)患者時有咳嗽,痰少質黏,痰中帶有血絲,伴氣短喘促,神疲乏力,活動后加重,納可。舌紅,苔薄黃,脈細弱。
輔助檢查:術后病理示:腺癌。
西醫(yī)診斷:肺癌。
中醫(yī)診斷:肺巖(氣陰兩虛、肺氣不固)。
治療:益氣養(yǎng)陰,止咳平喘。
方藥:生脈散合麻杏石甘湯加減。
黃芪30克,靈芝15克,薏苡仁30克,太子參15克,麥冬10克,五味子10克,山茱萸30克,葶藶子15克,浙貝母15克,麻黃6克,杏仁10克,石膏30克,甘草9克。6劑,每日一劑,水煎兩次,早晚分服。
二診(2020年11月17日):患者服上藥后,咳嗽減輕,仍有憋喘,活動后明顯。上方黃芪加量為50克,加黃精30克,仙茅10克。6劑,每日一劑,水煎兩次,早晚分服。
三診(2020年12月1日):患者服上藥后,憋喘減輕,目前住院化療中,惡心、納差,未嘔吐,倦怠乏力。上方去石膏、葶藶子、仙茅,加藿香15克、陳皮15克、佩蘭15克、旋復花10克。6劑,每日一劑,水煎兩次,早晚分服。
四診(2021年1月17日):患者服上藥后,惡心、納差好轉,目前肺部腫瘤手術后第4次化療后,血常規(guī)提示貧血,目前感神疲乏力、口干,偶有咳嗽。舌紅苔薄黃,脈細。方藥選用生脈散合八珍湯加減治之。處方如下:黃芪50克,靈芝15克,薏苡仁30克,太子參15克,麥冬10克,五味子10克,甘草9克,陳皮15克,黨參15克,茯苓15克,當歸12克,白術15克,川芎12克,白芍12克,熟地黃12克。6劑,每日一劑,水煎兩次,早晚分服。
五診(2021年1月23日):服上藥后,乏力明顯減輕,貧血改善。按四診方繼續(xù)服中藥7劑,以鞏固療效。
按語:結合患者病史、癥狀及舌脈,患者肺部腫瘤行手術治療,大量耗傷肺氣,肺主氣,肺氣受損,故胸悶、憋喘、神疲乏力;腫瘤日久,亦可耗傷肺部津液,津液不足,肺陰虧虛,陰虛火旺,熱邪灼傷肺絡,故咳嗽、痰中帶血。中醫(yī)診斷為肺巖,初步辨證為氣陰兩虛、肺氣不固,治療當益氣養(yǎng)陰。方中太子參、靈芝、黃芪均可補益肺氣;麥冬養(yǎng)陰清熱、潤肺生津;五味子、山茱萸均性味酸溫,可斂汗固表;同時五味子又能生津止咳,諸藥合用,共奏益氣養(yǎng)陰之功,治療患者憋喘、神疲乏力;患者時有咳嗽,痰少質黏,痰中帶有血絲,為熱邪灼傷肺絡,故應清泄肺熱,又應養(yǎng)陰生津。麻黃辛溫,開宣肺氣以平喘;石膏甘寒,清泄肺熱以生津;小量麻黃與大量石膏相配,既可宣肺平喘,又可清解肺熱以生津;浙貝母、杏仁利肺化痰,薏苡仁助葶藶子增強瀉肺平喘之功;甘草益氣和中、鎮(zhèn)咳祛痰、調和諸藥。6劑藥后咳嗽減輕,憋喘改善不明顯,仍感憋喘,活動后加重,二診時上方黃芪加量以補益肺氣、另加黃精、仙茅等補氣藥,服藥6劑后,憋喘明顯減輕。三診患者住院化療中,出現(xiàn)消化功能障礙、機體衰弱的反應,表現(xiàn)為惡心、納差,倦怠乏力,在二診的基礎上去石膏、葶藶子、仙茅,加藿香、陳皮、佩蘭、旋復花以健脾化濕和胃、降逆止嘔,服藥6劑后惡心、納差好轉。四診患者肺部腫瘤手術后第4次化療后,出現(xiàn)骨髓抑制反應,血常規(guī)提示貧血,故用八珍湯加減以益氣補血,患者感神疲乏力、口干,提示氣陰兩傷,故用生脈散加減以益氣養(yǎng)陰,服上藥后,效果顯著。電話隨訪患者,10天后復查血常規(guī),血紅蛋白正常范圍。